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 四川摘下一朵“山花”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0日 12:38 来源: 四川文艺网

12月2日,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浙江海宁举行。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民协主席沙马拉毅,四川省民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孟燕应邀出席颁奖典礼。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颁发了包括民俗影像作品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民间文学作品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等五大类共计六十四个奖项。其中,四川的《金沙江飞排》荣获第十二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影像作品奖(全国6个名额),另一民俗影像作品《新龙的温度》荣获中国民协颁发的第十二届山花奖入围奖。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艺大奖,是综合性的全国性民间文艺的最高奖项。民俗影像是对民族生活、生产状态和民间文化的最真实、直接的反映,四川省民协一直努力推动四川民俗影像的发展,今年,四川省民协争取到了承办“山花奖”民俗光碟的终评工作,在中国民协主导的全国专家评委的严格评选下,经省民协,省视协推选,由峨影集团拍摄的民俗影像片《金沙江飞排》纪录片在最后一轮评选中脱颖而出,摘下一朵“山花”。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这千古绝唱让人们唏嘘慨叹蜀地的交通状况之时,在遥远的德格,藏族民众以他们的智慧、勇敢和无畏,用木筏沿金沙江飞泻,千山万岭之间,用生命连接起了一条通道。这即是《金沙江飞排》记录的还在发生或将消失的历史。

木筏,即用长木材捆扎成的木排,是一种简易的水上交通工具,能承载千斤重量。人们将砍筏的木材直接运到金沙江边,扎成木筏顺河而下,避免了人背马驮的繁琐,也减少了一大笔运输开支,农牧区人们一直延续着这一古老的水上运输传统。

多少年来,金沙江水上漂流运输木材满足了没有森林的半农半牧区和寺庙用木材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步筏的加快,蜀道已不再艰难,农村道路交通得到飞速发展,德格的交通状况也大有改观。然而,当公路被泥石流冲毁,无法短时间修复之时,人们又重拾旧法,扎好木筏,再一次劈波斩浪。也许,这是最后的漂流,它将带着地域的文化、伤痛和眷念,走向历史的深处。

(编辑 丁一)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