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至21日,应巴中市民协的请求,四川省民协派工作人员陪同协会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到巴中市专题调研传统村落现状,巴中市民协名誉主席阳云、主席余江,副主席陈俊、李永安等人陪同调研。
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调研组一行马不停蹄、不辞辛劳,分别前往巴中市恩阳区登科街道办事处恩阳古镇、青木镇黄桷树村、通江县民胜乡鹦鸽嘴村、平昌县白衣庵社区、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光辉乡白鹤山村实地考察,其中恩阳古镇被四川省民协列为今年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该古镇整体形态保护较好,古香古色的韵味老街,为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增添了不少蕴味;鹦鸽嘴村和界碑村率先建立了村史馆,陈列的一件件物品,一张张图片,不仅诉说着村落的历史,更保留着村落的记忆。当然,在这些村落当中,也有一些村落的保护、建设走了样,令人痛心。
为了解决传统村落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传统村落,21日上午,巴中市民协召集市住建局、巴州区宣传部、恩阳区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就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和村史馆建设召开座谈会,请李锦副主席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巴中市文联副主席周东,市民协副主席李永安、陈俊,艺术专委会主任杨正保、向建明等20余人与会,会议由市民协名誉主席阳云主持。
针对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各种困惑,面对的各种难题,李锦副主席结合这几天实地调研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开展以来,巴中市民协的建档工作在全国都算做得非常好的,梨园坝村就被选中为全国20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档案,入选由冯骥才主编的《家底》一书,影响很大。
在调研过程中,在界牌村有这么一群人,村支书、村长带着一群人认认真真地做文化整理工作,但由于村里条件有限,一些文献长期暴露在高温的环境下,得不到有效保护,如果能请博物馆古籍保护的技术人员去支持一下整理工作,提供一点保护的条件,才起到真正保护的作用。在白衣庵社区,重建工作就做得很好,文物修旧如旧,整个格局保存得非常好。实际上传统村落不仅保护的是建筑,更重要的是传统村落的人和活动。在恩阳黄桷树村,村子的硬件保存非常有限,但是它的软件还可以,既有宗祠,有宗族,还有川北灯戏,所以从立档调查这个角度来讲,深入发掘它的软件部分,就是民俗文化这部分也可以弥补硬件的不足。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不是做一个表格和一本书就行了,它的目的是要说明村落文化,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保护传统村落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把民俗文化专家的智库和产业发展专家的智库结合起来,就是给传统村落找一个不会破坏传统村落的产业支撑。
建设村史馆,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也和中央要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一致。乡村是拿来留住传统文脉的,村史馆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地,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村史馆的修建,从长远来讲,要有一个思路,就是村史馆针对的对象不完全是为了宣传脱贫致富的成效,在确立村史馆的建设目标时要把教育村民传承村落优秀文化作为中心,所以村史馆建设要体现村民的主体性。
怎样把村民调动起来参与这个村史馆的建设呢?村史馆可以做成一个部分是固定的,比如说村落历史、乡贤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另外一个部分可以作为经常更新的展区,现在就可以做成脱贫攻坚的展区,将来脱贫攻坚这一个阶段结束,又有新的中心工作的时候可以把这一部分更换,就按博物馆的长设展厅和临展区间的关系来处理。既能够满足目前中心工作的需要,又能够让村史馆长期永久的发挥作用。
怎么解决同质化的问题?路径之一就是让这个村落的人来讲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现在、他们的家、他们的父母和他们的子女,这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个当地有故事的村史馆。鹦鸽嘴村的村史馆现在完全是一个红军文化的设计,内容非常丰富,然而在这个村史馆看不到现在的人,所以老百姓对它其实是不太有兴趣,但如果让这个村的村民参与进来,有获得感,把他们的日常生活放到村史馆里面,让村史变成普通人的历史,这也就是差异化的表现。
关于村史馆建设中,展品陈列,展区选址及如何处理好传统民俗和新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李锦副主席都在座谈会上一一进行详细的讲解,与会人员都感到获益匪浅。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是四川省民协的常项工作之一,该工作自开展以来,省民协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为传统村落建立身份档案,力图为我省传统村落树立一道保护屏障,留住乡愁。(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