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四川首届漆艺精品展今在成都开幕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6日 16:41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风子

2017年7月26日上午10点,“四川首届漆艺精品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四川省文联和四川省民协共同主办,四川博物院承办的“四川首届漆艺精品展”,2017年7月26日上午10点在四川博物院开幕。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党组副书记刘建刚,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张祯军,四川省民协副主席、省非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政军,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吴得民等领导,及来自我省各地的民间艺术家、展品作者、部分媒体代表出席了展览开幕式。省民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孟燕主持了开幕式。

郑晓幸宣布展览开幕。

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收到报名参展作品数百件,经专家组评审最终入展作品96件。展品以成都漆艺、彝族漆、羌族水磨漆艺为主。参展作品题材广泛,既有传统的造型、纹饰,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农家乐》、《辣妹子》作品,还有表现丝绸之路的挂件。采用技艺也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雕刻、镶嵌、彩绘、堆漆,在参展作品中都有充分体现。展品作者既有从艺40年以上的老艺术家,也有刚出大学校门的90后,最为引人注目的是12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参展,他们的作品代表着当今四川漆艺的最高水平。

平志英代表主办方在致词中回顾了四川漆艺的发展脉络,她说:“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平原上的漆器工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从汉唐时代起,四川的漆艺就极为发达,漆艺以雕填、研磨彩绘、堆漆镶嵌、斑纹漆等著称。穿越历史,梦回汉唐,你能看到精美的四川漆器随同邛杖、蜀锦,北出雄关,南经身毒、夜郎,在古老丝路上熠熠生辉。回到现实,丝路振兴,四川漆艺依然光彩照人。”致词中,她对老一辈漆器工艺大师们在守住传统、留住手艺、坚持创新、传承开拓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钦佩,致以诚挚的感谢!对致力于漆器学习和和研究的年青一代,给与了充分的鼓励和赞赏,并表示省文联将给与支持。

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致辞。

平志英说:“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漆文化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此次策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承,四川漆艺人更要坚守工匠精神,积极推动漆艺融入时代生活,推动四川漆艺走向世界,在新丝路上绽放夺目光彩。”

展览中的成都漆器光彩照人,靓丽夺目。成都漆器厂厂长、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漆艺”国家级传承人尹利萍向记者介绍到: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它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她说,从战国时代起,四川因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开始成为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艺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故而成都成为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享有"中国漆艺之都"的美誉。2006年5月,成都漆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厅里,她指着她的作品仿古陶罐《羌风》、雕塑《生命》和文房四宝对记者说,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成都漆艺”的文化性、工艺性和实用性,所有作品完全是用传统的做法,保持了传统古法制漆的工艺,但在艺术上呈现上有了现代审美的元素,因而更贴近时代。尹利萍强调,任何传统艺术都是在生存和提升的中发展的,几千年的成都漆器发展史,是在上百代传承人的创新和积淀,她是母体,是我们成长的根基,必须要继承,但又不能固守传统。新的漆器要有现代审美的特点,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让人们从传统漆器文化中体会到历史的温度,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

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漆艺”国家级传承人尹利萍发言。

展览中的彝族漆器起源于凉山州喜德县,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在彝族古餐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其髹饰技艺是是彝族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彝族漆器主要特点,并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漆器的图案纹饰十分讲究装饰的对称性和变形的抽象性。点、线、面的运用简洁得体。色彩常用黑、红、黄三色,浓烈而明快,感染力极强。而现代彝族漆器作品,在保留原始古朴风格的同时,漆艺髹饰工艺大胆借鉴和采纳了现代科技成果,使之鲜明而独特。

羌族水磨漆艺,是用水磨制作而成的一种漆器工艺,它具有其它漆器工艺所没有的特点。以画为主要装饰,漆画油光可鉴,所绘山水具有中国画写意风格,人物、花鸟形象生动。产品表面光亮如镜,有细如绸、画如生、耐磨损等多种特点。2009年7月,羌族水磨漆艺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雕塑《生命》作者:尹利萍

仿古套管《羌风》作者:尹利萍

漆饰手串 作者:李勇

彝族漆器  作者:吉伍五呷

《雕花填彩凤枝宝盖盒》 作者:宋西平

自去年底四川省第七次文代会以来,各文艺家协会围绕省文联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积极作为。四川省民协也在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大力推进民族民间文艺等方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在此前两天的6月8日,中国民协在北京启动了《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指出:“一段时期以来,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深刻持久的过程,不仅关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保护与传承,也直接关系现代设计和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已将“传统工艺振兴”已经提升到国家策略层面,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他进一步指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是建国以来中央第一次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重要文件。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进入政策实施阶段。”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四川省文联和四川省民协策划、组织了这个展览,鼓励我省顶尖漆器工艺大师,拿出最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又有风格各异的作品参展。展览中可以看出,主办方在作品类型和地域性的选择上,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现代社会在信息、交通、市场发展过程中,民间工艺的地域性不断遭到消解,工艺趋同、地域风格消退的现象比较突出。展览选择了典型器物和典型地域,以强化地方特色就是给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希望我省走民间工艺避免走向“同质化、均一化” 的道路。

(风子)

摄影:风子

编辑 春风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