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彭州文艺,建设美丽幸福彭州。为进一步扮靓彭州市“平原文学”论坛及“《平原文学》·平原诗会”这张文学艺术名片。全面推进彭州与大成都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彭州在“西控北改”中的排头兵作用,加快实现“成德绵同城化发展”,建设“三城三都”,实现和谐共荣发展,有力地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与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体落实《2019,彭州文学繁荣发展“525工程”》,彭州市于6月6日在通济镇的“桥楼村”“花溪村”两地成功举办了彭州市第二届“诗意彭州·大美湔江——端午诗会”:通济镇第二届“古蜀原乡·桥楼花溪·端午诗会”。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届诗会旨在为了进一步唱响中国梦主旋律,实现繁荣和谐社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加快推进全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升彭州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诗意彭州,美丽家园”。特别是抢抓成都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以龙门山、龙泉山为依托的“两山经济”和创建国际文化名城的契机,大力发掘弘扬彭州“古蜀文化”“山地文化”“湔江水文化”“诗歌文化”,增加通济镇“古蜀原乡·魅力花海·宜居天台”的文化艺术内涵,提高佛教名山天台山的知名度,加快彭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诗会的成功举办对通济镇弘扬天府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旅游文化建设,打造“湔江河谷中心地带”,建设“山地发展高原”,将起到强有力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诗会活动中,来自川西平原成都、德阳、绵阳三市及周边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诗人、作家曹纪祖、杨代军、吴世松、王顺用、何承洪、陈修元、王波、杜荣辉、张炜、张跃源、凌昆、晓曲、周抗、孟庆玲、龚自详、李琦、张东山、刘勇、余国利、曾小平、余小英、包芙蓉等,与彭州本地的诗人、作家陈维锦、晓童、赵怀典、刘顺洪、刘江、王兴茂、甘梧辉、何加彭、杨啸川、谢章述、高一本、陈德清、马长林、罗宗发、徐波、钱定蓉、刘永娟、杨继菊、肖兴友、郑敏、舟歌等一起,以湔江河谷、通济镇为载体,围绕天府文化特别是“古蜀文化”“湔江水文化”“天台山佛教文化”“康养生态文化”“现代山地农业文化”和通济镇湔江河谷与天台山、白鹿顶古老而崭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为题材进行了诗文创作。这些作品已成为彭州,特别是通济镇永远珍藏的文化财富和艺术资源。
上午九点,通济有约,各地诗人纷纷抵达“通济镇桥楼村乡愁博物馆”,停车,签到,参观乡愁博物馆。上午十点,完成诗会签到,在《平原文学》志愿者的带领下,诗人们组队抵达“桥楼村文化广场”,在前排入座,参加《诗意彭州·大美湔江——通济镇第二届“端午诗会”桥楼村诗歌朗诵会》。在会上,彭州市的相关领导和通济镇的负责人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诗会的举办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热情欢迎诗人们前来采风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平原文学》执行主编、著名诗人舟歌向通济镇赠送《平原文学》,其他联动单位及诗人、作家向通济镇桥楼村图书室赠书。彭州市文联负责人为“亲民示范村”——通济镇桥楼村授牌“创作驿站”。蓝天小学、思文小学、通济中学的师生在会上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特别是参会诗人纷纷自由登台,朗诵自己的原创作品,再一次将诗歌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中午两点,诗人们组队抵达通济镇花溪村村委会。在花溪村村委会会议室举行《走进古蜀原乡,感受通济魅力——彭州市通济镇第二届“古蜀原乡·桥楼花溪·大美湔江端午诗会”座谈会》。在这里,诗人、作家们向花溪村赠书,组建中国首个“平原诗歌微型图书馆”。三点,诗人们组队溯流花溪沟,前往大沿包观景台、白岩山风景区参观,感受花溪村魅力风景,进行采风、创作。据悉,本届诗会组委会于诗会前期还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中国·彭州·第二届“诗意彭州·大美湔江——端午诗会”——通济镇第二届“古蜀原乡·桥楼花溪·大美湔江端午诗会”》“诗歌作品征文”活动,征文“入围作品”将与“诗会创作作品”一起,在《平原文学》大型文学论坛型刊上,以专栏《通济镇第二届“端午诗会”作品选刊》的形式集中刊发。(舟歌)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