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
6月27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歌谣”专家组成立大会、新时代民间歌谣保护与传承调研座谈会在重庆市秀山县召开。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以及“民间歌谣”组专家学者,“民间歌谣”四川卷、重庆卷、海南卷、江西卷代表等近6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由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主持。
会上,邱运华书记介绍了该出版工程的立项情况、推进进度及示范卷的编撰要求;吕军副秘书长宣读了“民间歌谣”专家组成员名单及专家组职责;邱运华书记为“民间歌谣”专家组组长刘晔原和赵塔里木颁发聘书;“民间歌谣”四川卷、重庆卷、海南卷、江西卷代表与中国民协吕军代表签订任务书,宣告《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歌谣”的编撰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吕军(左)与黄红军(右)签订任务书
下午,“民间歌谣”专家组组长、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刘晔原讲授“关于民间歌谣的学术界定与调查经验”,讲解《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歌谣”编纂体例和细则;“民间歌谣”专家组组长、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赵塔里木就编撰的具体注意事项提出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音乐编辑朱智忠介绍了民间歌谣的调查经验;吕军副秘书长介绍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与会的王倩予、李黎虹、朱运行等专家学者围绕民间歌谣现状和调查的实际困难展开热烈讨论,为“民间歌谣”示范卷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王锦强主任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民歌就是某一区域文明方式发展形成的群体表达方式,那些经过加工、改编、创作的民歌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歌,我们要回到民歌生活的土地,在记录中还原民歌本来的面目。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15个重点实施项目之一,旨在全面调研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当代民间文学研究的新理念、新成果,按照科学性、广泛性、地域性、代表性的“四性”原则编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