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中国民协在四川调研传统工艺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0日 16:10 来源: 四川文艺网

潘鲁生一行调研蜀绣工艺


9月17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到四川调研传统工艺,在成都市文殊坊实地考察了蜀绣、竹编、漆器、苴却砚等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及艺人生存状况。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沙马拉毅,四川省民协主席孟燕,四川省民协副主席、副秘书长黄红军,四川省民协副主席李建中、孟德芝,中国民协网络信息处负责人吴京男,川大锦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胡绍中等陪同调研。

潘鲁生主席一行首站调研了蜀绣工艺。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工艺的总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艺人郝淑萍介绍了蜀绣的工艺特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蜀绣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色彩明快等工艺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艺人孟德芝的工作室是文殊坊临街楼,一楼为店铺,主要销售蜀绣纱巾、蜀绣包、蜀绣装饰摆件等手工艺品;二楼分为蜀绣精品展示厅和工作室,有学徒正在工作室学习蜀绣绣法。潘鲁生主席详细询问了蜀绣题材选择、工艺技法及面料材质。孟德芝介绍,蜀绣题材多为民间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荷塘鲤鱼”“凤穿牡丹”“国宝熊猫”等。在针法运用上灵活多变,据统计,现有蜀绣针法12大类鲤鱼”“凤穿牡丹”“国宝熊猫”等。在针法运用上灵活多变,据统计,现有蜀绣针法12大类,130多个品种,常用针法有晕针、掐针、铺针、滚针等,能够逼真地绣制出熊猫的憨态,鲤鱼的生动,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潘鲁生主席表示,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绣法丰富,风格独特,一件好的绣品一定是有生气的,所绣之物得到很好体现。

在“知竹”刘氏竹编店,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江向潘鲁生主席一行作了介绍。刘氏竹编工艺复杂,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以川东两年生优质慈竹为原料,经过锯节、清口、破竹、开片、起层、刮削等数十道工艺制作出“薄如翼、轻若尘”的竹丝,然后将竹丝或染、或烤、或晒、或漂,并采用挑、压、分、合、藏头短丝等多种独特技艺进行编织。刘氏竹编多年来以竹为媒,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制作出了灯饰、箱包、首饰、生活器皿等文创产品。潘鲁生主席表示,创意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些竹编文创产品古意新作既呈现了新时代的美感,兼具实用性与审美价值,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特有价值,将不断推动竹编产业的发展。

成都漆艺,又称卤漆,多以木胎为主,具有“三雕一刻”的特色。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到针刻,工艺的精美使得成都漆器极具辨识度。在宋西平漆器工作室和杨莉(尔倩)漆器工作室,潘鲁生主席了解了漆器制作工艺,对成都漆器精细的雕花工艺大加赞赏,强调一定要保持漆器应有的工艺特色,多设计、生产老百姓常用的漆器生活用品,不能光有摆件,要将该工艺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其具备使用价值。

潘鲁生主席一行最后一站调研了四川石雕苴却砚。苴却砚,以地名为砚名,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其石材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据四川省工美大师沈秀华介绍,一方苴却砚的制作可简单概括为“采、取、画、雕、磨、刻、上”七字要诀,但要成形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潘鲁生主席表示,璞玉需要雕琢才能尽显芳华,无论是一方小小的实用砚台,还是大的观赏砚都需要手工艺人沉下心来,专心投入其中,时代需要这样的匠人匠心。(彭丹)

编辑:丁一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