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界战疫‖南充市广播电视台:2小时25分钟,直播南充战“疫”!
今天下午15点,“视界战疫”直播聚焦南充,南充市广播电视台主播万子妍、黄湘媛、杜波、龙治宇分别在演播室、嘉陵工业园区、河西蔬菜基地、四川吉利商用车有限公司进行现场直播。
南充台演播室
南充台主播万子妍和新闻观察员屈国号,在南充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室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分享疫情期间的生活点滴,围绕南充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探讨,解读南充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中的做法、成效和亮点。
嘉陵工业园区
主播黄湘媛在嘉陵工业园区四川尚非服饰有限公司与演播室连线,聚焦南充防疫物资生产情况。
为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状况,四川尚非服饰有限公司经过快速筹备,将企业原本生产服装的2条生产线进行改造,转而生产防尘帽和隔离服等紧缺物资,为防疫工作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尚非服饰是我市丝纺服装产业的龙头企业,生产的真丝服装和床上用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去年的销售收入突破了30亿元,今年的订单饱和,产销两旺。目前正在逐步恢复产能。
河西蔬菜基地
主播龙治宇在嘉陵河西蔬菜基地与演播室连线,聚焦南充社会民生保障情况。
近年来,河西镇依托地处嘉陵江边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在该镇直属村、江中村、指南村、困龙山村等嘉陵江流经区域,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目前,河西镇已建成蔬菜基地近万亩,常年轮番种植韩国萝卜、胡萝卜、叶菜、水果玉米等10多样蔬菜,形成了“万人种蔬菜,千人搞运销,百人跑市场”的产销格局,为我市蔬菜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货物来源。
防疫不能松劲、春耕不能耽搁。从直播现场的情况来看,今年南充春耕的形势总体还是比较好的,但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耕有些特点:戴口罩、少聊天,分时下地、分散干活,信息化机械化手段齐上阵.....但不变的是乡亲们的辛勤耕作,种下的是金秋丰收的希望。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
主播杜波在四川吉利商用车有限公司与演播室连线,聚焦南充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为确保今年5月底前完成181辆城市公交车交付订单及新产品开发,该公司2月10日组织200人复工,生产线部分恢复。直播现场看到,员工们佩戴口罩正在组装新能源重卡汽车。
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用工难和物流运输难的问题,真正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安全复工复产、保障复工复产。
南充战“疫”进行时
在此之前,主播们还深入探访了美之家洗化有限公司、川北农产品交易中心、顺城盐化有限公司、大润发超市、南充高中北部新城项目工程建设等,从多个方面展示了760万南充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情,迎难而上抓发展的决心。
美之家洗化用品有限公司
川北农产品交易中心
顺城盐化有限公司
大润发超市
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区项目建设现场
2小时25分钟的直播节目,反映了南充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南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打胜经济发展保卫战!
2.宜宾广播电视台创作拍摄抗疫MV《爱在春天里》
本作品聚焦抗疫一线的志愿者群体。他们当中,有坚守在各个路口的“守门人”,有深夜里暖心热菜的爱心老板,有上门服务的爱心义剪,有银发苍苍的夕阳红社区义务宣传员等等。这样一个庞大的爱心群体,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
3.眉山市广播电视台创意制作抗疫微视频《眉山春天在路上》
疫情之下,人人自危,每个城市都在隔离自救。眉山这座热闹的城市,也猝不及防地安静了下来,繁华的大街上人影寥寥,眉山也变成了一座“空城”。
眉山市因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而变得冷清,但这并不能阻挡春天到来的脚步。视频通过记录各种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企业有序复工,表现眉山人齐心协力,迎接城市复苏。
4.南充市广播电视台:致敬抗“疫”英雄!南充人谱写演唱歌曲《致敬》MV正式发布!
“你是最美丽的风景,夜以继日奔波赴命,誓与时间比拼输赢,一腔豪情,一颗仁心,化作天使呵护人民……”防疫期间,一个艺名为赛马骞的音乐爱好者为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填词谱曲,由青年男高音张善龙录制演唱的歌曲《致敬》音频文件传给了南充交通音乐广播,经过视频后期加工,《致敬》MV正式发布,这首歌曲讴歌了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传递同舟共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正能量。
今天傍晚,我台融媒体中心记者电话联系到《致敬》这首歌曲的演唱者张善龙先生。他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等冲锋上阵,舍小家为大家,让人深受感动,体现了他们无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奉献精神,当时我一看到《致敬》的歌词时就很感动,在我的录音室里用了一天的时间进行录制,我是一名音乐工作者,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冲锋前线,希望通过歌曲来表达对一线的抗疫英雄的敬意。”
据悉,张善龙是一名声乐老师,他希望通过音乐来歌颂抗击疫情的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也希望能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激发出强大的抗疫正能量。”
5.眉山市仁寿县融媒体中心:你在“疫”线奔跑 我在“家”里坚守——战疫幕后的媒体人毛家乙
“今天我县全面恢复客运班线,小赵你过去采访一下运行情况,多采访两个乘客。记得戴上口罩,注意安全。”2月20日早上7:00,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仁寿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主任毛家乙已经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一边走还一边不停地打电话安排工作。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深夜回家,已成为了她的工作常态。
守好阵地 等你平安归来
38岁的毛家乙有一头齐肩的短发,因为20多天没有好好打理,显得有些毛糙,只得扎成马尾。厚厚的眼镜后,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也由于连续熬夜,布满了血丝,没有了平时的美丽。
“眉山的疫情通报出来了,赶快发布!”
“黑龙滩文旅项目复工复产要做条新闻,小潘赶紧出发。”
“刚发的新闻有评论,马上回复。”
……
一走进办公室,毛家乙就像走进了战场,一边安排工作任务,一边飞速打开电脑,查看文件、编辑修改稿件。自从抗击疫情以来,每天记者编辑从一线采写近300条新闻稿件,她一一审核发布,还要为外出采访的记者调度车辆,准备口罩、消毒液和其他物资保障。
在仁寿县融媒体中心指挥大厅办公区,50张办公桌整齐排列,毛家乙的办公桌就在其中。记者编辑们分头采访去了,空荡荡的办公室没几个人。可哪怕疫情期间允许在家办公,毛家乙也一直以办公室为家,每天她第一个到,也一定是最后一个离开。
“这儿是我们记者编辑的阵地。他们在一线奔跑,我必须坚守好阵地。我希望我的坚守,能让他们不感到孤单、更有干劲!”毛家乙说。
“每天都要跑两三条新闻,累得想发火,可每次回到办公室,看到毛主任都在忙前忙后,还抽出时间来关心我们,觉得太温暖了,再苦再累也没有了怨言。”记者马竞遥笑着说。
凌晨电话 夜晚通宵未眠
“毛主任你好,我刚刚接到一个消息,今天上午8:30我们这里有位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回家,你们能不能来报道?”2月15日凌晨1点,刚刚回家的毛家乙收到仁寿县龙正镇宣传委员陈珏西发来的微信,她马上向领导汇报,安排记者,联系车辆,一忙就是一个多小时。由于融媒体中心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记者临时采访,领取设备、安排车辆,都需要和其他部门协调。一通电话打下来,尽管大家都理解,她也赔了无数个不是。
“半夜三更的,大家都睡了,不敢发信息,怕收不到。只好挨个打电话。看到我们的记者天天那么累的采访,吃不好睡不好,我很心疼。我也想让他们好好休息。可这样的新闻,又必须提前联系好、准备好。”毛家乙愧疚的说道。
尽管如此,毛家乙的手机从来不关机,连微信提示音也都开到最大,惟恐错过任何消息。“新闻人就是这样,加班像吃饭一样频繁,通宵都是经常性的。”
疫情期间 多少愧疚深埋心底
“妈妈,我今晚可能还是要1点过才回来,你们先睡,不要等我。”几乎每天,毛家乙与母亲的电话内容都是这样。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毛家乙就一直处于加班状态。晚上12点回家就算早的,可即使回家,也要在电脑前工作到深夜。毛家乙的丈夫是仁寿电信工作人员,去年11月才动了一次大手术,如今同样奔忙在防疫一线。孩子寒假在家没人照料,只好请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前来帮忙。
“我妈妈很担心我,看到我每天早出晚归的,回家还电话不断,一急就要唠叨,说我一个女娃家家的,不照顾家庭娃儿,不晓得夜半三更的在忙啥子。我晓得她是关心我,但有时候心里还是很不好受。”毛家乙说道。为此,她每晚回家都是蹑手蹑脚的。“怕吵醒他们,更怕母亲唠叨。”
“我们的工作餐是晚上六七点钟,常常一忙就忘记了,错过了。等到一两点钟回家时,肚子饿得咕咕叫,就泡点方便面,端到阳台上去,赶紧吃完。”毛家乙说这些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思。
“我觉得对不起妈妈,她那么大年纪还在为我操劳;我也对不起儿子,自从当了新闻部主任,就没有好好陪过他。这次疫情,让很多父母和子女宅在家中增加了感情,可我,却一天也没有陪过他。”毛家乙的眼圈有些红。不过她很快调整情绪,笑着说:“等疫情结束了,我再好好陪他们。”
疫情期间,毛家乙和仁寿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编辑们一道,不忘记者初心,齐心协力,不分白天黑夜,不畏艰辛危险,到医院、到隔离点、到卡点……采写发布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实现全覆盖、多形式、最彻底的宣传,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积极支持参与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