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山人题序
同人兴会——水一方三人行书画展代序
一九九零年冬,一壺師過江蘇鹽城拜望裔敬亭先生,時裔老疾患甚重,不能多有言語,僅神識清明,壺師常侍奉左右,不離半步。臨別之時,裔老目光定格並緩指壁間舊題“寒梅寄傲”,其子女會其意,取以贈。壺師歸而懸之座右,朝夕晤對,入心秉持,沒有絲毫忘懷。
一九九六年壺師回故鄉千佛岩,營水一方書屋。遂將業師汪濟時先生所作“履薄臨深”與裔老所賜“寒梅寄傲”並遍能大和尚所書“水一方書屋”刻匾於大門、正堂之上。壺師又撰“幾朵梅花和雪嚼,三分月色共詩題”。拜請深諳篆刻的李農罕先生篆書之,懸之門方。四老聚,瑞氣生,水一方尊師奉道之宗風,由茲興。
近百年已降,受西學思潮之影響,中國藝事發展如霧裏探花,水中望月,傳統幾度興廢。余之拙見,西方藝事固然高妙;然中國藝事會於心,行於道,实在內質。傳統延續數千年不衰,必有其內在之理,此即承宗風心印。根植傳統之中,進而照見自我,如是,乃我輩為藝者之路徑也。
自二零零九年皇華臺水一方開館至今,已十餘載。一壺師承其先德之心印風標,特立獨行,究詩文,專藝事,播惠德,作培桃種李之淵緣。學人誠心篤志,向學之風蔚為大觀。兩三年間,遠涉中原、江浙、巴渝,近則成都、攀西、德陽、樂山、廣元,地不分南北,年不論長幼,學人皆接踵而至。從學者之多,水一方老屋僅能立足,以至於只能分片授課。十餘年間,壺師以中國傳統文人風尚為課題,凡二十餘講,追根溯源,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對文人畫之發端、興起、師承、演變、識鑒、印證作了簡明而通脫的梳理,獨得心領。先生不辭辛勞,輾轉授業,行遊於大涼山邛海之畔,吟哦於金牛古道劍南之間,放懷於五臺太行之巔…………十餘年間為傳藝事,往來反復。壺師待人至誠,因人施教,悔人不倦。常勸勉學人做人制藝,立身行事,與讀書養氣寫字畫畫作一道修也。先生如是,實我輩之幸。故從先生遊十年,從不敢懈怠,勤學苦思,亦有精進,先生展顏。
時序更替,世多變幻,匆匆已是十年光景。可嘉者,眾學人於中國傳統書畫所窺門徑,皆有自家宗尚與領略,而不隨人演技。宗沈石田者有之,宗龔半千者有之,宗張長史者有之,亦有宗金冬心等。學人於詩文書畫皆有所會心,且對自己之藝事有明朗之識辯,此便勝於當今浮名蠅利者遠矣!同人興會,意在砥礪。故不揣淺陋,作三人之藝陳,就正於諸有道。
参展学人
趙 洲
趙洲,又号蓮堂,四川大邑人,供職于大邑縣青少年宮,早年學書得乡贤劉德先生指授,稍長受益于鯰公劉云泉先生,后有幸忝立一壺先生墙內問學。
唐笑天
唐笑天,1978年9月生,四川蓬安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美術師,德陽市文聯主席團委員,德陽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德陽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秘書長。
曾昌盛
曾昌盛,又名阿盛,字成盦,號遠風堂主,齋號“聽山讀畫樓”。四川中江人,中书协会员,德阳书协常务理事,從学于刘新德先生,一壺山人。作品散見于《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报》、《書法》、《北京晨報》、《現代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