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工业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轴线。四川工业的发展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华儿女在摸索中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四川工业的发展,源于“一五”计划时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四川儿女与来自全国各地支援“三线建设”的科技人员一道,筑起了祖国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后,四川从最初的传统产业,到计算机通信、军工制造、水电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快速崛起、转型、升级,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宽广道路,钢铁工业、盐化工业、制造业等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主动融入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积极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军民融合等工业强省战略,科技研发投入也快速增长。从2015年审议通过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到2018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四川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了门类齐全、结构完善、层次清晰的现代工业体系,尤其是“成渝经济圈”的规划实施,使四川再次迎来了高速发展的窗口期。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2019年底启动了“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旨在以工业题材美术创作为载体,用艺术的方式向全国观众讲述在党的领导下,四川工业发展所承载的奉献精神和坚韧意志,展示“大国精神”在四川发展道路上的顽强支撑。该创作工程集采风、创作、展览、出版、收藏为一体,先后举行了六批次十条线路、省内外艺术家近300人参与的采风活动,采风点位共涉及19个市州,重点突出了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等“三线建设”、“两弹一星”、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建设、高新科技产业较为集中的区域。我们以广泛发动、重点关注、定点指导为工作抓手,举办了中国画、油画、版画共两期高研班,邀请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川授课;召开了四次创作看稿会,共看稿900多件,同时采用在线直播形式,让更多的艺术家从中受益。我们通过对四川工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脉络梳理,提炼出100个创作选题(其中53个重点选题)。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创作工程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810件投稿作品。为了使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作品评选分为初评(含大众评审)、复评、终评三个环节。我们首次创新采用大众评审,让公众参与网络投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终评环节,我们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外省专家来川评选,最终遴选出117件参展作品(含17件特邀作品),其中典藏作品10件,收藏作品30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向来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举办过系列创作工程。主题性美术创作是历史发展、时代风貌的图像记录,也是国家进步、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我省工业建设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为蓝本,邀约全国美术家共同绘制出了一轴描绘四川工业发展盛况的历史画卷,这将成为激励全川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和艺术瑰宝。那些由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历史故事构成的一幅幅艺术图像也将成为加强社会美育、提升人民审美素养和精神追求的鲜活教材。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创作工程,带动广大美术家,胸怀国之大者,重视主题创作,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以主流担当的姿态投入美术创作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四川主题性美术不断创作出不负时代、不负民族、不负人民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