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苑 > 详情
这边是穿婚纱的新娘 那边有找门洞的大叔-这个特展有点怪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0日 10:45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风哥

《新世纪军人集体婚礼》2001年1月于成都      刘应华  摄


11月23日,特展开幕第二天,成都市民李曦在展厅里与自己当年的婚礼不期而遇!那份激动难以言表。


    上周四,自四川省文联策划主办的《恢弘改革画卷 见证巴蜀巨变 ——纪念改革开放40年文艺特展》开幕以来,随着影响增大,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广度和力度,引得来四川美术馆观展的人们越来越多。周末四川美术馆大门出现了少有的观众排队领票进馆的场面,展厅里更是出现了一度拥挤的状况。策展人李杰说,“改革开放40年是我们的40年,我们就是要办一个给老百姓看的展览,展览要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够看到自己的40年。”这不,展厅里,一位中年大姐惊呼起来,指着展厅里的一张摄影作品兴奋地喊:“这就是我”。这张拍摄于17年前即2001年1月《新世纪军人集体婚礼》的照片,制作成了一张巨幅作品,用一个展墙来展陈,可见策展人用心之深。照片的作者肯定预先等候着行进中的婚礼车队,肯定拍了好几个胶卷,巧的是刚好抓拍到了这辆车,刚好拍到了新娘羞涩微笑。17年后,这位当年的新娘在展厅里与自己不期而遇,这样的惊喜与激动人生难得有几回?她就起码碰到了两回!“我从没见过这张照片,我太激动啦!”这位大姐激动地说!她觉得这是给自己办的展览。策展人把这幅作品放在“生活的浪潮”主题里,是深知这一代人的精神追求!

1980年成都   牟航远摄


    展厅里还有一副照片是大家停留的是时间最长的,这就是拍摄于1980年的一张珍贵的成都航拍图。锦江自西向东蜿蜒而去,红砖灰瓦两岸铺陈。老南门大桥、锦江大桥和新南门大桥清晰可见,锦江宾馆和锦江大礼堂耀眼矗立,让我们很快能辨认出方位。一群群的老成都们驻足怀旧,觉得那还是一个杜甫的成都,或者是伏尔加河畔的成都。一位中年大叔勾着腰找到了当年自己的家,他指着河边的一个小门洞咧嘴笑着说:“我们家就住这儿,小时候还在河里洗澡、洗衣服,也屙尿。”围观的人群一起“哦--”。旁边是一副今年10月在同一机位拍摄航拍照片,两相对比,真是让人感慨城市的变奏眼花缭乱,奋进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这展览是怎么啦,一会儿让人哭,一会儿让人愁,一会又让人笑!


这位老兄不太费劲就找到自己的家了  冉玉杰  摄



2018年10月与上图同一机位摄于成都 



       成都宽窄巷子对比



2009年,成都街头甩卖。 周筱华  摄


    上图为拆迁前的成都大慈寺片区,下图为原地建起的太古里。  周筱华  摄



2009年4月,成都市水井坊街道的送煤人。2009年5月起,成都三环路以内禁止使用燃煤。



  治理前的成都两江     陈维  摄

1980年代,行驶在泸州市江城珠子街口的天然气公交车。



1982年1月1日,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重庆嘉陵江客运索道建成通车,全长740米,车厢最大容量46人。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