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专题 > 详情
平志英在省文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4日 16:33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平志英

把握时代脉搏  肩负时代使命

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推进四川文艺繁荣发展


——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28日  审议稿)

平志英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之际,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之时,今天,来自省文联35个团体会员,各市州、省级机关、各艺术门类的575名代表在此欢聚一堂,召开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共同回顾省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省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取得的成就,共同谋划未来五年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发展大计,修改完善《四川省文联章程》,选举省文联新一届领导机构。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大会一定能开成一个高举旗帜、民主团结、服务大局、创新务实的大会,必将对开创四川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受四川省文联第六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省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主要成绩

省第六次文代会以来,省文联及各团体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的文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团结动员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担当崇高使命,努力攀登艺术高峰,自觉追求德艺双馨,以艺术的形式热情讴歌我省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进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再现全川干部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进程中史诗般动人画卷,激情奏响全川干部群众在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华美乐章,为繁荣我省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文艺创作健康发展。坚持把出作品放在文联工作的首位。把文艺创作作为工程来抓。扎实推进十大文艺创作工程,相继开展了“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看四川——诗书创作工程”“看四川——摄影创作工程”“看四川——民间文艺创作工程”“唱响四川——百姓喜爱的歌”音乐创作工程、“中国梦·百姓故事----纪录四川100双手”电视创作工程、“说唱四川·歌颂中国”——曲艺创作工程、“舞韵四川”——巴蜀舞蹈创作工程、新藏戏创作与展演工程、脱贫攻坚文艺创作工程等,参与的文艺工作者超过7000名,创作作品15800余件,评选出优秀作品915件。通过展览、演出、播映、出版等形式,依托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终端等传播载体连续推出,全面生动展示四川新形象。促进精品创作。艺术四川”创作年活动为抓手,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组织各领域文艺工作者35000余人次,3000余次深入到偏远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受灾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一线进行采风创作,催生了一大批文艺精品,如电影《天上的菊美》《兰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壮士出川》,电视纪录片《远逝的僰人》《根在四川》,舞剧《家》《红色少年》,川剧《尘埃落定》,京剧《浣花吟》,大型交响乐《生命》,曲艺作品《宝山脊梁》《望红台》,杂技《双人技巧》《青花瓷》,民间工艺作品竹编《苦乐清凉》,民间文学作品《彝族克智译注》,民俗影像《金沙江飞排》,文艺评论《勇者魏明伦》《新中国川剧改革与发展之思考》等,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民保工程”有序推进。编辑出版了《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德格八邦卷》《四川彝族民间音乐全集》《羌族服饰文化图志》《羌族口头遗产集成》等作品,填补了藏羌彝文化研究空白。《与时俱进李伯清散打评书》《张永贵竹琴专辑》《程永玲:我与四川清音》《严西秀作品选》《董怀义作品集》等出版发行,扩大了我省文化名家的影响力。文化之乡建设稳步推进。遂宁市、岳池县、彭州市、泸县、巴州区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阆中市被命名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巴中市被命名为“中国石刻之乡”,泸州市被命名为“中国长江奇石文化城”,金堂县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米易被命名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 省六次文代会以来,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81000多件(部),其中发表、展览、演出、播映41500多件(部),在全国各艺术门类国家级评奖活动中获得奖励349件(部)。

(二)文艺川军不断壮大。开展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评选活动,马识途等22位巴蜀文艺名家获此殊荣,在四川文艺界树立起了德艺双馨的旗帜。大力实施高端文艺人才培训计划。举办7期四川省文联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4期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及49期各专业人才培训班。邀请全国著名美术家史国良、敬廷尧、霍春阳,著名歌唱家万山红、著名非遗专家苑利等来川授课,给四川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近距离向名家学习的机会,一批中青年文艺骨干迅速成长。实施千名文艺骨干培训工程。推进重点文艺门类传承计划和濒危文艺门类传承人保护计划,一批文艺人才进入名家备选库。通过组织舞蹈、音乐、播音主持等年度考级活动,培养了大批青少年文艺人才。加大文艺人才推广力度。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参加国际国内文艺比赛和评奖,到省外、国外(境外)开展艺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力宣传和推介,一大批文艺尖子入选国家级文艺家协会的会员、理事、主席团成员。省六次文代会以来,我省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累计达到25000余人,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达到3100余人,其中有4人担任国家级文艺家协会副主席,43名文艺家担任国家级协会理事。

(三)文艺惠民成效显著。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标,着力打造以活动品牌为抓手、以基地拓展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百姓需求为重点的文艺惠民体系。打造文艺惠民活动品牌。相继创立“戏剧进校园”“温暖全家福”“电影进社区”“曲艺流动讲堂”“民间有大美”“影视大讲堂”“文艺大讲堂”等文艺惠民活动品牌,年均举办品牌惠民活动超过80场,受益群众超过30万人,所到之处群众奔走相告、扶老携幼、踊跃参加。建立文艺惠民创培基地。变“送文艺”为“种文艺”,推进“千人种文艺工程”,在全省建立了9个乡村手机摄影辅导站、11个影视小屋、23个文艺创作培训基地,拓展了惠民活动覆盖面,实现了文艺惠民的“落地生根”。加强文艺惠民队伍建设。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动文艺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相继在18个市州、98个县区建立了文艺志愿服务协会、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文艺志愿服务队等文艺惠民组织,形成了一支覆盖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的常下乡文艺队伍,每年有逾万人次文艺工作者参与各类文艺惠民活动。创新文艺惠民活动方式。 “踏歌四川”“情系百姓”等综合性文艺惠民演出,融采风、笔会、演出、现场培训于一体,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省六次文代会以来,文艺惠民走进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地震灾区和部队营区。特别是2015年9月以来,围绕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目标,组织百名艺术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暨惠民演出,走进30多个贫困县(市、区),用文艺形式送欢乐、聚人心、惠民生,参加活动的艺术家超过4500人次,现场创作书法作品2900多幅,美术作品2300多幅,全部登记造册移交当地党委、政府用于扶贫,成为全省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四)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以重大节庆为节点,以中心工作为重点,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文艺活动。围绕重要节日开展文艺活动。通过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四川美术创作年作品展,“党旗飘扬”庆祝建党90周年军地美术、书法作品展,“四川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四川省优秀杂技节目展演”“祖国您好”大型文艺晚会,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法作品展和音乐晚会等,在全社会奏响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主旋律。围绕中心开展文艺活动。通过主办“大美四川——全国百名画家画四川”美术作品展、“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清廉四川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感恩·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全国美术作品展”等,生动展示了近年来我省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举办全国性文艺活动。与中国文联、国家级各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多项全国性文艺活动,通过举办“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灾后重建”活动、绵竹“中国年画节”、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影像评奖、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南片)大赛、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西片)大赛及全国颁奖典礼、“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全国民间文化之乡建设经验交流会暨管理培训会”“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动员大会等,讲述了四川故事、传播了四川声音,展示了四川形象。开展专业性文艺展演。通过举办“百花天府”迎春联欢会、首届四川传统民歌大赛、第七届到十二届“春熙放歌”大型文艺演出、四川书法艺术周、说唱四川——叮当谐剧专场、四川省大学生校园戏剧展演季、向人民报告——蜀风蜀韵四川优秀曲艺节目晋京展演、曲艺名家新秀风采工程、“展谐剧风采,扬蜀粹风韵”——四川谐剧系列文化活动、四川电视节首届电视主持新秀大赛等,展示出四川专业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据统计,省六次文代会以来,省文联年均举办各类专业文艺活动(不含惠民活动)超过50场。

(五)文艺评论引导有力。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扎实推进,成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发挥巴蜀文艺奖评奖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文艺导向,组织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共三届巴蜀文艺奖评奖,评出获奖作品329(部)件。组织、推荐高质量的文艺评论作品、评论文章参与国家级文艺评论奖,一批理论评论文章获得国家级奖项。召开综合性创作理论研讨会。通过组织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理论研讨会”“群众题材的当代书写”理论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学术讲座,举办“发现四川文艺新锐批评”活动、全省文艺理论骨干培训班等,把握文艺评论方向,研究文艺理论、评论动态,规划文艺创作、评论重点,集中开展文艺评论工作,一批重要成果在全国产生影响。强化文艺理论主阵地功能。运用《四川文艺》报、《现代艺术》《影像生活》《四川剧坛》《四川美术》《四川电影界》《巴蜀风》等报刊,重点刊发评论文章,不断扩大文艺川军的影响力。同时,加强四川文艺网及省级各文艺家协会所属网站建设,通过开设文艺评论“微课堂”,建立省美协、省摄协、省视协等官方微信平台等,及时推送文艺作品、文艺评论及文艺资讯,网友、粉丝量不断攀升。实施巴蜀文艺评论出版工程。《重聚》《巴蜀艺文录》《四川民间文艺60年论文集》《戏剧家﹒藏戏》《新世纪四川优秀文艺评论作品选》《评论四川(2000—2015)》《西部文苑》《时代精神的光荣绽放——电视剧剧评集》《温度与深度——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四川获奖作品选及评论集》等一批分量重、影响大的评论文集相继出版,鲜明了导向,引领了方向。

(六)文艺交流频繁深入。紧紧围绕服务于构建“大外宣”“大外交”格局,积极拓展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渠道,着力搭建区域文艺交流平台。实施文艺“走出去”战略。组织“东方茉莉·花开悉尼”专场音乐会、“少儿舞蹈直通车澳门行”“中国四川——德国巴伐利亚民族艺术生态纪录展”“秋韵——中日画家作品联合展”“釜山国际版画交流展”、第二届法国巴黎摄影双年展、第25届中日友好少年书法交流大会、“2012年韩国庆州国际书艺大展”“第41届耶路撒冷国际艺术和手工艺艺术节”“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中华曲艺海外行”“舞出七彩人生”——第三届海峡两岸金牌舞蹈展等展演活动,文艺交流地域从日韩、东南亚扩展到美国、欧洲,文艺交流人员从体制内扩展到体制外,文艺交流品种从以美术、书法为主延伸到民间文艺、曲艺、杂技、戏剧等多艺术门类。搭建区域文艺交流平台。成立了川藏艺术联盟,组织开展了中国西南六省区市摄影联展、川豫摄协交流周、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会议、黄河流域戏剧发展会议等多个区域性文艺交流活动。

(七)自身建设全面提升。省文联党组和省文联主席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明显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文艺工作者的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着力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挂包帮”联系点工作、“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着力抓好党风廉洁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成立机关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扎实开展“七个专项”治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廉政防控机制融入业务、融入管理。着力完善文联组织网络。全省21个市州都成立了文联,全省183个县(市区)中有160个县(市区)成立了文联,部分乡镇也建立了文联组织。增加了省文联机关、省美术馆编制和经费。解决了省电视家协会、省电影家协会机构问题。成立四川省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四川省文联文艺交流中心。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省美术馆新馆建成并开馆使用,省美协重庆办事处(原“画家之村”)拆迁遗留问题圆满解决,沫若艺术院的硬件设施和功能逐步完善,建成“三馆一室一画廊”。着力打造数据库网络平台。推进四川省文艺资源中心数据库平台建设,以文艺作品、文艺人才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开展分类建库工作。开展四川传统村落(第一批)立档调查工作,协助中国民协建立四川民间文学数据库。着力推进文艺维权工作。聘请法律顾问,搭建四川省文艺维权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相关法律咨询、法律援助。

七年来,省文联工作多次受到中国文联和省委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中央委员、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同志2015年12月31日在省文联工作报告上批示“四川省文联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奋发有为,创新务实,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四川文艺乃至全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七年,是省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团结一心、勤奋工作,推动四川文艺持续健康发展的七年;是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开拓进取,文艺创作成果丰硕的七年;是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惠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艺发展成果的七年。七年的辉煌业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得益于省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省文联各团体会员的齐心协力,得益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省文联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团,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文联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向为四川文艺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老艺术家们,向省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单位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尚需解决;文艺人才尤其是文艺领军人才有待于发掘和培养;文联履职尽责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文艺理论特别是文艺评论工作尚待加强;组织文艺创作的机制和运行方式还需改进;文联组织基层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文艺惠民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文联的改革亟待深入推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把四川文艺工作做得更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牢记重托,砥砺前行,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文艺工作

11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时代发展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创造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我省文艺界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用讲话精神指导文艺工作,深入领会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实到思想认识的提高上,落实到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上,落实到文艺创作水平的提升上,落实到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上。

一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站在党和人民的坚实立场,站在中华文化的丰厚沃土,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潮头,深刻阐述了文艺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文艺事业的崭新成就,高度评价了文艺工作者的卓越贡献,鲜明指出了当代文艺发展的重要使命,准确回答了事关文艺事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重大创新成果,是指导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又一篇纲领性文献,对于团结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要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总遵循,深刻领会文艺与时代、文艺与祖国、文艺与英雄、文艺与中华文化、文艺与历史、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社会、文艺与创新等一系列揭示文艺发展内在规律、事关文艺创作繁荣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记职责使命,多出优秀作品,推动我省文艺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二要切实肩负伟大时代赋予文艺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当代文艺的重大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树立起文艺工作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的神圣职责,高扬我们的文化旗帜,坚守我们的文化立场,彰显我们的文化优势,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生产,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主体,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自觉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做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用文艺的形式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

三要时刻牢记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点殷切期望。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不忘嘱托,认真抓好落实。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尊重历史,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全川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要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上好社会这所大学校,读好社会这本大书,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要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作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要坚守艺术理想,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讲品位、讲格调、讲操守,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四要勇于担当文联改革创新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文联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要扎实推进自身改革,提高联系服务文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抓好文联系统党的建设。要坚持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组织活力。要加强引领,突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组织向心力。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要增强本领,加强能力建设,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要加强沟通,把文联建成文艺工作者的温馨之家,把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推动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铸就四川文艺发展新高峰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指明了中国文艺发展方向。中央、省委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做出了许多重要部署,我省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面临着令人振奋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自豪感,以务实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奋力谱写四川文艺繁荣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省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充分尊重文艺规律,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开拓创新,努力绘就最具中国风格、四川特色、巴蜀气派的文艺画卷,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今后五年,省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努力在行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创作文艺精品为核心,以解放文艺生产力为关键,以营造宽松创作环境为基础,以弘扬巴蜀美学精神为追求,以培养文艺人才为支撑,以文艺全面融合发展为突破,充分参与国际国内交流,创作生产一系列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精品力作,扎实开展文艺惠民活动,推出一批具有巴蜀风格的文艺活动品牌,不断增强四川文艺创新活力,形成在全国文艺版图中具有巴蜀风格的“文艺川军”,在参与世界文艺发展格局中亮出四川文艺独具魅力的声音与姿态。

今后五年,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的主要措施是全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

(一)推进文艺创作生产,实施高原高峰行动计划。开展文艺铸峰行动。深入实施“十大文艺创作工程”,规划和扶持一批重大文艺工程、重点文艺创作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争取推出一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文艺精品,在优秀文艺作品林立的高原中竖起高峰,增强四川在全国文艺乃至世界文艺中的地位和影响。开展现实题材作品创作。聚焦三大发展战略题材、改革开放题材、新市民题材和新农村题材,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重点,组织具有导向性、示范性、集群性的采风创作活动,推动文艺创作更好的贴近实践,更好的表现生活,更好的服务人民,推出反映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承载先进文化、充满正能量的“表达四川”和“四川表达”优秀作品。开展巴蜀题材攻坚计划。开发和利用巴蜀传统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题材(三星堆、金沙、李白、杜甫、苏轼等),突出地域性题材、四川民风民俗题材、抗日战争题材、大三线题材、红军长征题材、藏羌彝苗民族文化题材,推出具有四川地域文化标志的文艺大作精品。开展创作与评论互动工程。建立特约评论员制度,鼓励并组织文艺评论参与文艺创作过程,让创作与评论的互动渗透到文艺作品的策划、创作(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真正发挥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的导向作用。开展文艺作品推广。拓展宣传推广平台,既要用传统的推荐会、作品交流会等方式宣传推广,又要在新媒体上实施线上线下互动推送。构建以四川省文艺资源中心、四川省文联文艺交流中心为基础的文艺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作品成果数据库,实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数字传播。与省内外文艺公司、文化中介机构建立联系,拓展文艺家和市场的交流渠道。在符合条件的市州、县区,探索建立单一性或综合性区域文艺示范市场。做大做强“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三品博览会”等现有文艺品牌,使其成为市场推广的有效载体。适应文艺市场需要,适时打造新的文艺品牌,活跃文艺作品市场。以音乐产业为龙头,音乐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展音乐季活动,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文艺维权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切实保护文艺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开展四川省文联文艺创作基地建设。继续优选创作基础好、群众文化生活活跃的地区和单位,建立四川省文联文艺创作基地,培育创作人才,打造独具魅力和特色的文艺力作,形成具有巴蜀美学风格和品味的创作生产基地。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扶持。改革完善巴蜀文艺奖评奖,压缩评奖数量和项目,优化评奖程序,创新评奖机制,扩大奖项覆盖面,严把奖项质量关,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机制,提高评奖公信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奖项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加强文艺创作扶持,发挥好巴蜀文艺发展基金会、省文联艺术创作委员会、各专委会和文艺创作中心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落实好《四川省文联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奖励办法》。

(二)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实施打造文艺川军行动计划。加强高端文艺人才培养。落实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巴蜀文艺名家培养工程。积极推进文艺人才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建设文艺名家个人工作室、设计室、创作中心为抓手,着力培养各领域的领军人物,通过举办文艺人才研修班,组织作品研讨、专场展演,推荐参评各类国家级奖项,推荐担任国家级协会理事和主席团成员等方式,培养一批在全国文艺界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文艺人才。提升中青年文艺骨干。关注文艺青年新锐创作人才,主动把那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拔尖人才纳入视野,为他们提供平台和发展空间。整合现有文艺门类培训班,加强对文艺骨干的培训,做到发现一批、扶持一批、培养一批。组织系列展览、演出、比赛活动,推荐选拔人才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型展赛,为文艺人才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基层文艺队伍。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培训,扩大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培训份额。组织基层文艺人才开展重点创作、调研采风、对外交流等,继续推进千人种文化工程”,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夯实校园后备人才。加强和改进舞蹈、音乐的社会化考级工作,从青少年中发现人才。开展校园文艺基地建设,为后备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积极挖掘和保护民间文艺人才。实施濒危文艺门类传承人保护计划,进行全省民间文艺传承人的摸底排查和认定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传承人数据库。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文联培训工作的始终,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观教育,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崇德、养德、育德,着力打造德艺双馨文艺队伍。完善文艺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文艺工作者道德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差异化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会员考核和退出机制,真正把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用好。

(三)构建文艺服务社会体系,实施惠民行动计划。实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开展品牌惠民活动为重点,合理规划文艺惠民活动,力求多点覆盖,注重实效,强化制度、经费、平台、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保障,逐步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每年组织100场以上文艺惠民活动,实现全省贫困县广覆盖。加强文艺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百花回报沃土,艺术奉献人民”的理念,改革志愿者招募和动员机制,团结更多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实施四川文艺“百千万”工程,把参加志愿服务作为评选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和担任文联及各团体会员主席团成员或理事等的重要参考指标。加强文艺惠民基地建设。推进文艺创作基地及乡村手机摄影辅导站、影视小屋等惠民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新村、脱贫奔康村等相结合,力求合理布局、广泛覆盖、突出特色。参与四大片区文化扶贫。把文艺惠民的重点放在基层,特别是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采取送文艺、送演出下乡等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创作适合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文艺作品,满足贫困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推进文艺对外开放,实施文艺交流合作行动计划。开展国际文艺交流合作。开展四川国际友好城市文艺交流周活动,举办南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文艺互通互鉴交流活动,筹办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交流活动、文艺新作与传播交流会,把我省优秀的川剧、藏戏、曲艺、年画等推向国际。开展国内区域文艺交流。组织召开川渝文化合作发展论坛、长江经济带高端文艺论坛等文艺活动,着力组织川籍知名文艺家或优秀作品广泛展示文艺创作成果。拓展文艺交流形式。利用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四川电视节等文化交流平台,创新文艺交流渠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邀请省外、国外(境外)知名文艺家和优秀文艺作品来川交流或组织我省文艺家和文艺作品到省外、国外(境外)交流,以办展、学术访问或建立艺术家联盟、组织论坛、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开展艺术交流,讲好四川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五)探索文艺发展新途径,实施文艺融合行动计划。推动文艺发展与经济社会融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发展,促进文艺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品位。促进文艺门类之间的融合。加强十三个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索多艺术样式的嫁接、融合、创新、转化,鼓励推出新的艺术品种和表达方式。推动文艺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推动文艺创作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推动文艺与其他行业融合。打破行业内循环,主动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鼓励文艺与机关、企业、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建设的内容。推动文艺与城镇建筑设计融合发展,凸显地方文化符号,避免千城一面、千村一面。鼓励文艺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提高产品的美学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具有地方特色与四川符号的文创产品。

(六)深化文联改革,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化文联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2016〕46号关于印发《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四川文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省文联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按照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要推进理念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转变传统工作思路,构建符合新形势、新业态的创作引导机制和新型文艺业态管理引导机制,大力推进文艺内容形式、体裁题材、手段方法、业态样式等的创新创造。转变就文艺谈文艺的观念,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摈弃圈子观念,从国家、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文联发展未来,让文联工作更加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要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文艺扶持、文艺资源配置、文艺维权等在内的一揽子制度建设,把提高文艺原创力摆在突出位置,以制度的创新推动建立健全更加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联络体系,建立健全更加行之有效的文联主席团、全委会履职尽责工作机制。推动省级文艺家协会制定完善《四川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强化引导、立足自律。要推进服务创新。改变服务方式,以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服务为重点,从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入手,少用或不用命令、指令的工作方式,多用引导、交流、沟通的服务方式。推进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网络建设,把服务延伸到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中去,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运用新科技、构建新的服务平台,积极建设网上文艺家之家。

切实加强文联自身建设。认真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对文联工作的领导,巩固深化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适应文联新职能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完善干部教育规划,推动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鲜明“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建立一支结构优化、作风优良的文联干部职工队伍。进一步加强基层文联组织建设,抓好工会、妇委会工作,关心老艺术家、老同志,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推动四川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团结和带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凝心聚力、不辱使命、开拓进取、勇攀高峰,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四川文艺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
1.9446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