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新型城市中画院如何发挥美术职能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4日 09:37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所得到的

  作者:天颖

  广州画院建院30周年之际,邀请了全国30多个画院院长齐聚广州,围绕“画院与新型城市”这一主题,展开了“画院与社会担当”“画院与文化建设”等问题的讨论,以图重新审视和梳理画院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完善画院的管理体制,深入发掘美术对于社会、时代和文化发展的力量。本刊摘录了几位院长、评论家的观点。

  画院画家要为城市建设提供美的范式

  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一个城市必须要有美术学院、画院以及知名画家。具有这些元素的城市,其形象会更加鲜明,文化导向会更加清晰,城市中的人们会有更高的艺术热情。这是一种“大美术”的概念,因为一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背后,都应该有美术设计和规划。没有美术,一切都会显得杂乱无章。画院画家的创作,要能教给大家审美和鉴赏,帮助人们理解一个城市为何要有城市规划,为何要有美。我认为,画院就相当于各省的科学院,它主要是纯艺术的创新和提升,其主要作用不是普及,而是在美术理论和美术作品高端的部分起到引领作用。对于一个城市建设来说,画院应该是创造美的范式的地方,如何将画院画家在美学上的示范用于实践?这需要我们城市建设的指导者、规划设计者更多地与画院合作。

  艺术创作不能脱离本地文化

  方土(广州画院院长):50多年前,广州的艺术家创作出了《五羊》城雕,成为广州的文化标志。但50多年过去了,广州的城市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却缺少了类似有口皆碑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的作品如何才具有公众性?首先既要融合本土文化内涵,又要能体现时代气息,还必须能为群众广泛喜爱。广州的一些当代雕塑为何不能永恒?就是因为脱离了岭南文脉。广州要建设国际化城市,人口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仅包括了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还包括了人口的审美素质,这就需要艺术家的创作更多地挖掘岭南文化传统和城市文化传统,不能一味地抄袭、模仿西方艺术观念,脱离“老广州”的审美。画院画家应当坚守传统、勇于创新,以艺术创造的方式激活新型城市化的发展。

  艺术作品应“飞入寻常百姓家”

  范杨(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南京书画院院长):画院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经济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体现画院与城市关系最典型的作品。古代的宫廷画院是精英文化,只为皇家、为贵族服务。而在当下的新型城市中,画院要有新的时代命题,要更加提倡为人民大众服务,即所谓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代画院要有引导大众文化消费的作用,这是画院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内在的“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建设。同时,画院还应该有引领时代潮流的作用,能聚集最优秀的画家引领时代走向,创建新的审美原则。

  画院要参与新型城市化建设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作为国家体制的产物,画院究竟应用什么样的成绩、什么样的艺术来配合新型城市呢?中国的画院是一道景观,也是一个奇迹,如果说画院不应该仅仅成为城市发展中一个简单的推动者,那它也不能只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自己,它应该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而画院的艺术家作品也应该集中其对城市的感官,而不应仅仅处于表达层次这么简单。在今天的新型城市建设中,视觉文化已越来越重要,美术应该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应该成为普遍的艺术形态。在这种情况下,画院要做的不单是融入新型城市,而是要真正参与新型城市化的发展。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
2.9364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