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一场有“获得感”的文化惠民工程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4日 09:22 来源: 四川日报
作者: 吴梦琳

一场有“获得感”的文化惠民工程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带来的思考(二)


  “四川人民有福了!”2016年12月26日,当“敦煌女儿”樊锦诗以观众身份观看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时,忍不住这样感叹。
  网友“小月”把自己的“福气”晒进微信朋友圈:“哈哈,我今天在成博免费看了一群敦煌美女飞天表演。”
  著名作家阿来提笔写下观展感受: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丝绸之路与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宗教和不同族群之间深远持久的文化交流。
  “一场展览,带给了观众不同层次的获得感。”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明泉逐一道来:通过参观展览,有审美的获得,观展体验愉悦;有视野的获得,了解过去,了解历史;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获得,对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的获得。“这是更深层次的获得感”。

  作为省市文化部门联袂打造的文化惠民工程,以“免费观展”和“有效供给”为两大抓手,丝路展让参观者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免费观展
看到了观众文化需求的提档升级

  从去年底到今年4月初,成都天府广场西侧成都博物馆门口,每天都上演这样的场景:很长队伍在排队等候入馆,节假日更甚,为的是能看在这里举办的丝路展。
  丝路展为观众提供了敦煌8个精品复原石窟、70幅敦煌壁画临摹复制品及敦煌上百件精品文物,此外还有丝路沿线200余件(套)精品文物。内容繁多、展品精美,许多观众流连忘返、风雨无阻。
  成都博物馆提供的“大数据”显示:100余天的展览时间里,108万人次观众观展,覆盖人群范围十分广,从年龄上看,从几岁幼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而20-45岁的中青年群体是主力人群;从地域上看,成都以外的观众占比达30%,其中包括来自上海、北京及国外的观众。
  在成都博物馆官方微信微博下,大量的观众写下类似“感谢提供了这么好的免费观展机会”的留言。
  是的,这么精美和高大上的丝路展是免费的!四川省市文化部门创新性地为观众捧上这场免费的文化盛宴。

  在丝路展开展之际,有成都观众获得丝路展免费观展的消息后,欣喜地给本报记者算账:单是敦煌展览,如果要到实地去看,交通食宿费用就至少要5000元左右,而且即便是去了敦煌,一般一次能看到的洞窟也不超过10个。而通过这个展览,基本上就可领略到敦煌的整体面貌与精华。如果再加上实地去看完这次展览上那些与丝路相关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至少需要耗资5万元以上。
  所以,很多观众流连忘返丝路展。成都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二刷”“三刷”观众很多。来自北京的孙涛先生,因喜爱传统文化,不远千里来看展,先后6次走进展览现场,“特别棒的展览,机会难得”。
    事实上,举办这样一场大展,从组织创意、租借文物、现场布置、后期维护、专家研讨、安保监控等都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
  一次次酝酿讨论、凝聚共识,最终,省市相关部门一致拍板:展览完全免费,全部由政府买单。
  免费的不只是门票。此次展览的文物跨越了广袤地域,组织方特地邀请了来自敦煌、新疆、麦积山的专业讲解员,与成都博物馆讲解员一起,组成“丝路之魂”大展讲解团。120多名讲解员,每天不间断解说,整个展览期间共提供3374场免费专业讲解。
  “作为博物馆,承担着社会教育的功能,举办高水平的丝路展,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要利于博物馆自身影响力的提升,要对观众的文化生活起正面积极的引导。”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说。

  大展圆满落幕,回首审视免费政策的效果,决策者有了更多欣喜:不仅收获口碑收获点赞,更看到了观众对于公共文化产品提档升级的需求,这也为以后举办类似于丝路展的活动提供了借鉴和信心。

有效供给
从打开知识视野到获得文化自信

  丝路展现象,让前往看展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感慨:“不由联想到70多年前,张大千首次‘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的情景,轰动一时。相隔大半个世纪,川人对艺术的兴趣与仰慕与日俱增。”
  “成都这座城市,连同这座城市的人,是真的热爱文化。”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副教授侯里游美说。
  针对文化需求旺盛的特性,如何“有效供给”引导观众获得文化产品高层次的享受,培养新的文化消费习惯,组织方再三考量。
  “有效供给”一个重要的抓手是高端讲座。邀请相关行业国内外顶尖专家,推出了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丝路之魂”系列高端文化讲座,演讲内容由丝路延伸到社会其他文化领域。
  讲座中,既有樊锦诗讲述1600余岁莫高窟的“前世今生”,也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讲述天府之国在汉晋时期如何引领古印度时尚,还有来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柳杨讲述惊艳外国人的中国青铜器等。

  其中有知识性的,有趣味性的,还有研究性的,历史、文化、美术、美食、现代技术,社会种种,包罗万象。
  “每场讲座预约名额放出后,几乎都是瞬间就被一抢而空,场场爆满,供不应求。”最后,还因为观众“不过瘾”的呼声强烈,临时增加了两场。这样,高端讲座达22场,这在国内同类临展中是罕见的。
  成都博物馆统计:22场高端讲座中,挤进现场的听众达7700人次,而通过网络直播观看讲座的人次,则超过千万。
  很多听众是听了讲座再回去看展览,觉得“脑洞大开”,又是另外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和享受。侯里游美用优美文字这样描述:徜徉其中,我看到的不是一千年的死物,而是一千年的生命,那些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摄人心魄。不仅感受到敦煌的厚重与绝美,感佩于代代敦煌人的薪火相传……我想,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东西,总在千丝万缕中发生着关联,也许这就是敦煌艺术恢弘而强大的生命力。“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深入人心。”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博士曹雪梅说。
  通过这样的“有效供给”,引导观众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追求,获得文化享受的同时,由知识视野的“获得”升级到文化自信的“获得”,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这既是组织方乐见的,也是办展初衷之一。
  “这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更有对文化消费的培育、对文化产业的推进、对文化事业发展的促进。”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学文说。

示范引领
更多文化惠民工程将“加速跑”

  丝路展虽已落幕,但对于四川观众来说,将来这样的“获得感”或许会越来越多。
  “推动更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新增这样让人欣喜的内容。执政为民,文化惠民,这既是党委、政府庄严的承诺,也是各级文化部门和机构务实推进文化惠民的行动指南。
  成都已经明确,继成都博物馆后,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新增成都文化馆新馆、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美术馆、成都大剧院、城市音乐厅5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将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
  不仅在城市,全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正式施行,“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全面启动,文化志愿者“帮村行动”……一系列行动,给乡村地区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码,以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琼表示,我省在“十三五”期间,文化惠民新征程将加速跑,通过一系列文化民生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等,打造更高水平的、更多样化的文化惠民产品,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公共文化服务当中,讲求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也很需要专业化。”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艾莲说,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她相信,未来这样提升性、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将越来越多。
  阿来说:“四川正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战略机遇,求新求变。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考量,丝路展就有了更现实的意义,不止是激活渐被遗忘的历史记忆,更是唤醒创造精神,促使我们在新时代里重新奋发。”
  从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民生”概念,到逐步迈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丝路展并非个案,未来仍有更多的“丝路展”值得期待,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值得期待!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
1.7556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