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纪实摄影:做改革开放的忠实记录者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0日 10:06 来源: 中国艺术报
作者: 记者 郑荣健 实习记者 邓立峰

  “蹲,是中国人习惯的独特姿势。 ”中山大学教授邓启耀谈到摄影家安哥的作品时说。影像拉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 1982年的某一天,雨后初晴,三个来广州考察的外地干部,一字排开,蹲在广州农林下路的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和自行车……这个景象被安哥拍到了镜头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片段。

  在近日由广东省摄协、中山大学新闻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国新闻与纪实摄影研究中心”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时代的观看——广东安哥、张新民、李伟坤纪实摄影精品展”上,多年来致力于纪实摄影拍摄的安哥与另外两位摄影家张新民、李伟坤展出了他们的纪实摄影作品。他们分别以“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包围城市”和“原乡人”作为系列作品的名字,展出了改革开放40年来珍贵的纪实影像史料。摄影展期间,还举办了“新时代纪实摄影的功能与责任研讨会” 。

  安哥是一位“40后” ,他在1979年加入中新社广东分社担任摄影记者后开始大量拍摄纪实摄影作品。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安哥将那巨变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看作“激动人心的时代,尤其对于广州而言” 。

  “40年的改革开放,也正是中国摄影走向成熟的过程,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纪实摄影。 ”在河南省摄协名誉主席、摄影家于德水看来,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同步于改革开放,“三位纪实摄影家都以广东为拍摄对象,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具有特殊的地位。 ”

  张新民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他出生在川西平原的一个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前后,张新民来到深圳,开始供职于《蛇口消息报》 。整个90年代,张新民用了10年的时间追踪拍摄农民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纪实摄影活动开始有了主动的意识,清楚了“自己拍的是农民进城给农民带来的变化、给城市带来的变化,以及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 。

  “改革开放对摄影最大的推动就是开始让摄影人有了主体意识,摄影师明白自己在做的是什么。 ”摄影评论家潘科认为,改革开放不仅让摄影师有了主体意识,也让作为被拍摄对象的公众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改革开放后,作为艺术描述对象的人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

  这种“人的个性”同样在李伟坤的作品里得到了张扬。李伟坤一直致力于“原乡人”系列照片的拍摄, 30多年来,他记录了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乡村,记录下了各不相同的农民和乡村习俗,记录了乡村文化的变化。

  “摄影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纪实摄影体现着摄影家对社会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 ”广东省摄协主席李洁军认为,纪实摄影应传递时代的热度、广度和深度,呈现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情怀。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纪实摄影拍摄的摄影家大多是新闻媒体人出身,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纪实摄影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安哥回忆,1996年时,他曾经筹办过一次全国性的纪实摄影交流活动,联系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摄影家,“白天放幻灯片,放了三天,三个幻灯机轮流上,坏一个换一个,最后三个都坏了。到了晚上大家就讨论,很热闹的” 。就是在这些纪实摄影家持续不断的热情下,纪实摄影为改革开放做了忠实的记录。

  “现在是纪实摄影最好的时代,同时纪实摄影也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拓展。 ”广东省摄协副主席李楠说。陕西省摄协主席、摄影家胡武功认为,如今纪实摄影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摄影的沙龙化,摄影师主动去找所谓的“理想的画面” ,以为将镜头对准“老少边穷”就是纪实摄影了,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贫穷” 。“摄影应该注重人的主体性,纪实摄影家也应该有一种责任感。 ”张新民谈到了自己从事纪实摄影的初衷:“没有民生,又哪来的艺术?对于社会,艺术家应该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爱憎,我选择了用摄影去记录。 ”


编辑:丁一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
1.7135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