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四川——蜀锦蜀绣及民族织绣精品展”由四川省文联主办,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美术馆联合承办,自7月7日开展以来,受到大众追捧,每天观者如潮。时值大运会期间且正逢暑假,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来参加体验课,听刺绣大师讲解织绣技艺,在针线、绸布、扇面里亲身感受民间文艺的魅力。一些单位、支部将观展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023年7月18日上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宗委主任委员王承先一行,来到四川美术馆,参观调研“锦绣四川——蜀锦蜀绣及民族织绣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化部特殊贡献奖获得者杨德全进行全程讲解,省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仲晓玲,省文联机关纪委书记贺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高敏陪同。
在杨德全老师的导览下,参观了名家新秀、历史珍藏、民族织绣、文创精品各个板块,品鉴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复刻)”,绝版的“抗美援朝锦”,原蜀锦厂复刻的晚清蜀锦三绝之“月华锦”“雨丝锦”,以及原成都蜀绣厂设计绣制的《焦裕禄》《昭君出塞》《水漫金山》等珍稀精品。
杨老师详细解说了双面绣《芙蓉鲤鱼》《金沙太阳神鸟》《一带一路繁花似锦、竞芳华》等作品的绣制过程和技法特征。
2005年,杨德全老师的《金沙太阳神鸟》金饰蜀绣图案大样作品随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目前珍藏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杨老师介绍,她们创作之前曾经试验过很多种针法,最终选择了车拧针,绣出来的太阳神鸟图案整个针线走向呈旋转状,能够完美体现太阳的金色光泽。
蜀绣有138种针法,常用的有三十余种,多已形成固定组合,有严格的规律性。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审美标准,体现繁复的动感、高妙的意蕴,大师们“不破不立”,在坚守“让针法代代相传”的基础上,突破桎梏,大胆创新。根据作品主题、内涵、情怀需要,拆分传统针法,灵活组合,使用顿针法、旋针法,虚实并用,令作品色彩艳丽分明、线条流畅飘逸,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空灵感、层次感。杨老师的新派山水刺绣《山色空蒙听雨声》《逍遥游》等作品完美地诠释了中华美学的韵味与气质。
此次展览呈现了传统蜀锦、蜀绣、少数民族织绣藏品30余幅,蜀锦蜀绣、民族织绣名家、新秀创作者的新创作品100余幅,或古雅纯粹,或飘洒空灵,或写实,或达意,件件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凝聚了创制者的心血和智慧。
王承先委员一行对展览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也围绕一幅幅作品提出了询问,杨德全老师一一作答。大家在一幅幅作品前驻足、欣赏,赞叹鬼斧神工的技艺和奇思妙想的主题,被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璀璨的巴蜀魅力所打动。在作品《一带一路繁花似锦、竞芳华》前,王承先委员提议大家重温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导览之中,杨德全老师还介绍了四川蜀锦蜀绣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表达了民间文艺家的心声。王承先委员根据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经验,就民间文艺发展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等问题,与大家交流了心得体会。
图:林静、任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