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四川省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省视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寒露代表四川省视协提交的提案《关于加强凉山地区广播电视事业扶持力度,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建议》受到社会各届关注。
提案建议,在经济上脱贫之后,宣传教育、文化传播等工作一定要跟上,引导群众从观念、认知等根本上进行改变,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整体转变。要大力度扶持凉山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通过看得见的成功案例引导群众改变“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整合农业科技的专业力量,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技能。
提案提出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首先是硬件方面,要解决本地节目传输问题,让群众看得到、听得到。第二是均衡发展彝语节目,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使广大彝族群众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效接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另外,还需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基层广电部门可以与四川省办有广播电视专业的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委托其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或为大专院校传媒学子提供实习锻炼的平台,以此形成“双向”机制,多渠道拓展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成长途径。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全国典型的“直过民族”,凉山州的深度贫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思想观念、复杂的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属于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所以,凉山州脱贫攻坚,面临着多重任务的严峻挑战,需要从观念、认知、习俗等根本问题上进行引导和矫正。为了准确了解广播电视在凉山州脱贫攻坚中如何发挥作用,四川省视协专门成立了《四川广播电视助力凉山州脱贫攻坚对策研究》课题组,邀请中视协名誉主席、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中视协播音主持专委会主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四川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副秘书长、成都文理学院传媒与演艺学院教授王永刚等组成调研专家团队,于2019年7月走进凉山州,深入到喜德、冕宁、昭觉、布拖等4个贫困县实地调研并形成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