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 凉山两位彝族作家获奖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7日 10:47 来源: 凉山州文联
作者: 罗予婕

近日,中国文学四大奖项之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了第十二届(2016—2019)获奖名单,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奖、翻译奖共产生了25部获奖作品和5名获奖译者。其中,凉山彝族作家阿克鸠射和彝族女作家阿微木依萝分别以报告文学《悬崖村》、散文《檐上的月亮》获得报告文学奖和散文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列为中国文学四大奖项,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创办于1981年,已连续评选12届,参赛作品囊括少数民族作家用汉文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理论评论集、翻译等。

据悉,本届评奖的征集工作于2020年3月1日启动,5月31日截止,共有376部作品和20名译者符合参评条件。8月18日,经投票表决产生75部初选作品和13名翻译奖初选译者。最终,评选出25部获奖作品和5名获奖译者。

对于获奖的《悬崖村》,本届骏马奖评委卓玛说,该作品生动书写了四川昭觉县阿土勒尔村的过去与未来,梳理了“悬崖村”藤梯变钢梯、通电和网络、教育和经济同步发展的巨大成就。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彝族历史文化,把村民集体群像刻画得生动丰满、深情隽永。

640.webp_副本.jpg

《悬崖村》阿克鸠射

阿克鸠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昭觉人,也是第一个报道“悬崖村”的人,他对自己的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为反映凉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迈步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把凉山的伟大变革告诉世界、告诉未来,阿克鸠射决定创作《悬崖村》。他爬悬崖、走藤梯,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走、拍、采访,聆听着村民的心声,描述着“悬崖村”村民在致富奔小康道路上的踏歌前行,刻画着村民由内而外的改变,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悬崖村”。

在获悉《悬崖村》获得报告文学奖后,正在乡下老家的阿克鸠射很高兴。他说:“感谢中国作协、评委和广大读者对《悬崖村》的厚爱。追寻凉山脱贫攻坚的历程,能够清晰地看到在党的领导下,‘悬崖村’的村民以超凡的脱贫毅力和奋斗精神,走出贫困,‘一步跨千年’的巨变。所以,我在这里更得感谢创造历史的‘悬崖村’亲人们!”对于脱贫攻坚,阿克鸠射表示,首先要保障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基本要求,同时作为从大山中走出去的大学生,阿克鸠射依然认为知识脱贫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阿克鸠射还将出版两本与脱贫攻坚有关的书籍,一本是与绵阳市作家胡正荣合写的全面反映大凉山脱贫攻坚的长篇小说《逐梦彝乡——索玛花开的地方》,另一部依然是与“悬崖村”有关的报告文学《天梯》。

640.webp (1)_副本.jpg

《檐上的月亮》阿微木依萝

获得本届“骏马奖”散文奖的《檐上的月亮》是阿微木依萝的首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32篇散文,以阿微木依萝在浙江、凉山、东莞等地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她与亲人、朋友以及在进城打工的过程中认识的其他陌生人之间的小故事。在文字中,阿微木依萝对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生动刻画小人物群像的悲欢喜乐。如散文集中的《檐上的月亮》,从儿童的视角描写母亲、父亲与大伯母、大伯父等之间的生活琐事以及微妙又复杂的人际关系,语言灵动活泼,幽默风趣,形象地展现了少数民族亲人之间、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本届“骏马奖”评委杨彬看来,阿薇木依萝的《檐上的月亮》以极富直觉性的白描叙述,用充满灵性的文字,描写和歌颂故乡的亲人和友人,书写大凉山这片诗意大地带给人们的恩泽,笔墨中饱含作者对于大地的深情。

得知自己获奖,阿微木依萝最初的反应却是极其“淡定”。她说:“我是个慢热的人,得知获奖消息时没有很激动,获奖名单公布数小时到现在,我才逐渐有了获奖应该有的感觉。感谢评委厚爱!”谈及自己对散文的热爱,阿微木依萝说:“我是2011年下半年开始纯文学写作,2012年开始发表散文。最初的两年时间基本上以写散文为主,写小说是在2012年底开始的,2013年发表小说,写得少,一年发表一篇(后面逐渐以小说写作为主)。散文仍然没有放弃,数量少但一直在写。每年一篇或者以组章形式在杂志刊出。如果小说是太阳,那么散文就是月亮或满天的星子,小说照亮很多人,散文也可以,谁会不热爱它呢。”

阿微木依萝这两年一共签约了五本书:一部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和一部散文集,目前即将付印的是中篇小说集《我的父亲王不死》。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
1.6526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