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巴山欢歌》唱响北京——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巴中专场在京成功演出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15:47 来源: 巴中市文联
作者: 郑钧太 岳鹏

02_副本.jpg

“白白的墙,青青的瓦,我家的房屋高又大;油亮的路,宽敞的坝,出门脚上不再粘泥巴。”演员手持细竹筷、瓷盘敲打节奏,边唱边舞,四川盘子《巴山新居我的家》曲调优美、形式活泼,让观众既听到浓郁特色的川腔盘子,又看到大巴山区脱贫群众的幸福新居,获得现场阵阵掌声。

11月5日19时30分,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四川巴中专场——《巴山欢歌》在北京市中国铁路文工团二七剧场精彩上演。本次展演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承办,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这一时代主题,立足巴中,用曲艺的方式和力量宣介在脱贫攻坚战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展现的时代风貌。总时长约86分钟,近1000名首都观众观看了演出。巴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闻聪出席活动并致辞,巴中市政府副市长邱成平,巴中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秦渊参加。

讲述巴中故事

伴随着热情欢快的“翻山铰子”,《巴山欢歌》专场展演在歌舞《追梦》中拉开帷幕。“翻山铰子”作为平昌县传统舞蹈,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铰子”或上下翻飞,或甩过头顶绕过腰膝,形同翻山越岭,充分展现了巴山儿女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的美好前景。

四川清音《摘枇杷》讲述了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村民通过种植枇杷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四川竹琴《村史馆夜话》通过农村生活用品的变化来展现时代变迁,运用艺术的形式集中反应了老区巴中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川车灯《打亲家》、四川谐剧《帮到底》、歌舞《哈哈响》……整台演出的12个节目,都具有浓厚鲜明的秦巴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了秦巴山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人民群众在脱贫奔康后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以及巴山儿女对党的感恩之情。

“看完整台演出,一幅景美、人和、产兴、民富的新时代巴山儿女生活图跃然眼前,家乡变化真的太大了!”在京工作多年的巴中籍画家彭华奎内心满满自豪。

彰显川曲魅力

12个节目包括了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四川盘子、四川连厢、四川车灯、四川谐剧和小品等8个曲种,其中绝大部分作品获得过省级以上大奖或在省内外公开展演。在节目主持方式上,创造性地采用了捡场师内心活动外化创新形式,成为一大亮点。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曲艺事业,创演了以四川曲艺剧《望红台》为代表的各类曲艺作品近100个,获省级以上大奖30余个,近50个曲艺作品参加省级、全国展演,四川扬琴《守望》获牡丹奖节目奖,四川清音《莲花开》获牡丹奖文学奖。南江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曲协“结对子·种文化”的基层帮扶联系点,通过中国曲协资金扶持、送欢乐、搞培训等系列帮扶,南江建立了7支曲艺星火演出队、凝聚了1000多名曲艺爱好者,培养了以佘登科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曲艺人才。

“曲艺星火在巴中已然燎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张旭东(叮当)介绍,此次展演既是对巴中在脱贫攻坚、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建设中所取得的崭新成果的一次讴歌,也是对巴中曲艺暨文艺工作的一次检验和肯定。

演绎中国脱贫精神

方言小品《帽子》以南江县正直镇残疾人“拐哥”为原型,讲述了左腿残疾的“拐哥”人生多次失败受挫,一度消沉不振,后来在干部的鼓舞中重燃干事斗志,通过编织、销售草帽自主脱贫的故事。

“拐哥身残志坚。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是无数巴中人民战天斗地背后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精神写照。”编剧佘登科介绍。

巴中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秦巴山区,所辖5个区县均为国家或省级贫困县,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中心区域。为打赢这场硬仗,我市选派2112名第一书记、2000多个驻村工作队、7万多名党员干部对贫困村和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实施帮扶全覆盖,坚持“沉下去、贴着帮”,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寻找致富门路,树立贫困群众脱贫信心,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涌现了无数“拐哥”这样的典型。

“曲艺也进入了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宣传方针政策、普及法律科学、歌颂先进典型、坚定脱贫信心、培树大众志气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秦渊说。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
1.8124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