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12月1日,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辞书出版社承办,在成都望江宾馆召开了《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出版座谈会,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四川民间文化大典》总编审刘建刚,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总监王华光、四川辞书出版社社长杨斌等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在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常务副主编虎绍平主持的座谈会上,来自全省50多名市州文联、省文联有关处室、协会负责人,参与图书编纂、编审、编辑人员及著名作家、文化旅游专家学者对《四川民间文化大典》正式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并开展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刘建刚讲话
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四川民间文化大典》总编审刘建刚同志表示,四川民间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民间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开发,成绩显著,但仍面临民间文化资源家底不清,或受到毁损,非物质形态的口头文艺以及各种技艺或消失,或濒于消失等情况。《四川民间文化大典》系统地记录和传承了四川民间文化,它将有助于抢救、开发和保护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有助于将优秀的民间文化作为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世代相传,也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闪亮明珠的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他说《四川民间文化大典》的正式出版发行,是省文联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最后感谢参与图书编纂、编辑工作的专家学者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所做出的贡献,感谢四川辞书出版社的积极配合支持,感谢各市州文联在编纂组织图文资料搜集中提供的积极帮助。他希望各市州文联搞好图书宣传工作、扩大影响,以利于此部图书发挥好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
由四川省文联组织专家学者编著,原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四川卷编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编辑,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历经十余年编纂的图书共180万字,近4000条目,插图960幅从民间习俗、民间文学、民间演艺、民间美术、民间科教、民间游艺、民间建筑、民间工艺、民间餐饮、民间文化遗存等10个领域,介绍了四川民间历史风物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立体地呈现四川深厚的文化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翔实记录了四川民间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且还全面准确地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许多正在消失或已消失的文化。《四川民间文化大典》正是基于抢救、保护、继承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而诞生,这是在四川省文联党组的领导下,推出的系统性地方民间文化编纂工程。
座谈会上,参与《四川民间文化大典》编纂工作的相关专家对图书编辑出版的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四川民间文化大典》主编侯光表示,2008年,一些民间文化学者提出编纂《四川民间文化大典》构想,得到出版社大力支持。因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一度时期影响了编纂出版工作,直到2015年,得到四川省文联党组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由原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四川卷编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编辑,大大推动了该部大型图书的编纂出版工作。
经过近6年时间,作者、编辑共同参与书稿修改研讨会,反复推敲,一再保证书稿的严谨与准确。经作者四次修改、编辑三次审核,加上复审,前后共修改十次,于2020年7月正式出版。
主编屈小强解析了图书编纂中涉及的历史资料编纂,讲述了去伪求真不断验证不断溯源的过程,其严谨的学术精神和文化底蕴令人敬佩。他说在辞条编纂上,编辑团队希望在讲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上,尽量使得辞条内容丰富,观点不拘一格,目的是“可读、可信、可藏、可传”。民间游艺部分的编辑罗曲就表示,民间游艺大部分是儿童游戏的项目,但他在四川马边、峨边做乡村考察的时候,发现村里孩子已经完全不知道父辈,祖父辈的游戏,“小娃儿就会唱《小苹果》,以前游戏都搞不来了。所以游艺篇说老实话,全凭资料。”
据该书责任编辑田学宾介绍,该书在审核中修改了10次,可谓精益求精。他说:“我担心最终出来的书读者不满意不喜欢,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是尽了最大努力的。”
四川辞书出版社杨斌直言能参与到该书的编纂,是辞书社的荣光。“该书系统地记录和传承了四川民间文化,它将有助于抢救、开发和保护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有助于将优质的民间文化作为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世代相传,也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目前,《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已经在网上引起了热烈关注,杨斌笑言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但销量居然很乐观。新华文轩生产总监王华光表示这是出版界振兴“四川出版”的优秀答卷。
座谈会现场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著名作家牛放、格绒追美,旅游文化专家王文才,宜宾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泽江,广安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谢清涛,省文联理研室主任张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孟燕、副主席兼秘书长黄红军等纷纷发言,对《四川民间文化大典》图书编纂出版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