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技炫四川”——四川省杂技家协会文艺惠民演出暨庆祝阿坝县建县六十周年杂技展演活动现场
2014年9月11日,夜雨洗涤过的阿坝县城,天更蓝云更白。阿坝县图书馆外的文体广场,气球高悬,彩带飘扬,嘹亮的音乐发出热情的邀请。上午10点,由四川省杂技家协会、阿坝州文联、中共阿坝县委、阿坝县人民政府主办,南充市杂技团演出的“技炫四川——四川省杂技家协会文艺惠民演出暨庆祝阿坝县建县六十周年杂技展演”活动在这里隆重上演。州县相关领导和武警部队官兵、各单位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共3000余人观看了演出。
阿坝演出现场
四川省杂技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汪青玉介绍说,这次走基层惠民演出活动是响应中宣部、中国文联和四川省文联党组的号召而举办的。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省杂协9月9日就随演出大巴车到南充接演员,装道具,10日早晨7点从南充出发,经过13个小时车程到达阿坝县城。整个演出过程,演出团队行程超过1500公里,克服了晕车、高原反应等困难,把文艺、欢笑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阿坝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周文琴说,除了在电视上,这里的群众很难得近距离看到专业的现场杂技表演。
为圆满完成这次惠民演出任务,南充市杂技团高度重视,由团长赵智敏亲自带队,出发之前对所有参演节目进行了精心排练,并为小演员们制作了崭新的演出服装。参加演出的小演员最小的只有9岁,当演出车经过8个多小时的跋涉,穿过岷江河谷到达刷经寺时,12岁的李蕊妤等人开始晕车,行至海拔4345高的长江黄河分水岭查真梁子时,9岁的曹思晴等小演员出现高原反应……即使是这样,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她们仍笑容灿烂地出现在舞台上,完成高难度的动作,为观众们奉献上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头顶蓝天白云,沐浴着高原干净的阳光,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杂技演员们次第登台,他们克服了高海拔缺氧、室外演出阳光直射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为观众们献上了《狮子舞》、《转碟》、《捷克棒》、川北灯戏《嫁妈》、《地圈》、柔术《蓓蕾花开》、《力量》、《草帽》、《小魔术》、《蹬技》、《变脸吐火》、《集体技巧》等一系列高强度、高难度、惊险刺激的杂技、绝活。他们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精湛的技艺,深深感动和震撼了在场观看的每一位观众,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欢呼声、尖叫声、赞叹声、掌声连成一片。尤其是当四川绝技《变脸》的两位表演者走下舞台与观众互动,让观众近距离观看并在瞬间变脸,让人们在诧异和惊骇中,真切感受到《变脸》的艺术魅力,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阿坝县演出结束后,演出队按计划将转战更边远的壤塘县牧区进行惠民慰问演出,但夏季洪水在山谷碎石公路上冲刷出的深沟阻断了演出大巴车的步伐。经紧急沟通后,演出队转战马尔康,9月12日在马尔康县文化宫进行的演出同样精彩纷呈,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摄影:陈勇强、黄红军
(编辑 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