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中国颛顼文化研讨会在米易举办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3日 21:59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会议现场


11月29日,“中国颛顼文化研讨会”在攀枝花市米易县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米易县委、县政府、攀枝花市文联承办。会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主持。

研讨会上,“大系出版工程”神话专家组部分专家进行了主旨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向柏松认为,颛顼是远古三皇五帝之一,与炎黄一样被后世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但作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颛顼主要是人们崇拜的神,确切地说,是一位高居九天之上的至上水神。颛顼之所以成为至上水神,肇始于炎帝时代的农业文化不断发展,对于龙成为中华民族象征性符号起到了决定作用,也为民间以龙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关键性仪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晓东认为,根据《海内经》记载,颛顼的出生地在西海这一面,剩余内容在《大荒经》里有记载。颛顼的死后复活是一年的结束和一年的开始。另外,从称呼上看,颛顼号高阳,姬姓。从古音来说,和太阳的关系密切。姬姓是黄帝的姓,在叙事上也显得密切。

山东大学教授刘宗迪从历史学的角度简述了米易的颛顼文化是中原神文化融入当地之后才产生的结果,印证了随着秦汉版图的扩张,颛顼文化西移的脉络。虽然颛顼文化并非起源于米易,但是颛顼文化在米易地区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同,进入民间始祖信仰,对于当今米易的地域文化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宪昭认为,颛顼文化研究的一些观点还需要从研究方法、研究推广上思考如何进行构建;他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所做的颛顼母题统计表,从颛顼的产生、身份、本领、特征、事迹等十个方面讨论如何把米易的颛顼文化进行新的建构。希望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探索一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途径,把民间的颛顼文化做活做实,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和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应邀而来的华夏先祖文化流传地的民间文化代表也进行了交流发言。专家学者们围绕颛顼文化的挖掘、构建、保护、传承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建言献策。

最后,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作学术总结,他表示,史学研究与民俗研究是两条不同的学理研究路径。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类有寻求归属的精神需求,这是叙述背后的心理需求。颛顼文化这一中原神文化在与地方文化融合过程中,必然产生史学与民俗学界看似不可调和的“严重矛盾”,因此我们在对待这类问题时,应尊重各地区人对自己神话历史的建构,同时遵循文创与学术各自的规则。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民协名誉主席沙马拉毅在研讨会总结发言中也指出:这次研讨活动对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上,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中国民协大系出版工程编委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还为米易颛顼文化研究院授牌。中国民协副主席沙马拉毅受聘为米易颛顼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文/彭丹,图/张礼敏)

王锦强为米易颛顼文化研究院授牌


中国民协副主席沙马拉毅(右)受聘为米易颛顼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编辑:丁一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
1.799362s